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不断!时间网络持续关注文化遗产数字化与传播

2023年6月10日是我国第七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非遗宣传展示活动主题为“加强非遗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为进一步传承和保护好非遗,这个6月,时间网络运营的岭南功夫文化体验馆和岭南方言文化体验馆推出了一系列非遗主题活动,以公众喜闻乐见的创新形式让每个人都能共享文化瑰宝,共促非遗传承。

 

岭南功夫文化体验馆推出了“非遗购购购”购物优惠活动、功夫反应尺挑战活动、“晒出身边的非遗”征集活动,呼吁更多人了解、记录并分享身边的非遗,让非遗融入生活。

 

 

 

岭南方言文化体验馆则举办了“方言馆里学粤语活动”,通过传话游戏、亲子挑战赛等方式,让孩子寻根溯源,学习方言知识,激发文化自信。此外,方言馆还请到了粤语零距离工作室的普粤德三语资深教师为“粤语沙龙——水果大战篇”开讲,教授粤语知识,传播语言文化。

 

使命牵引下

时间网络的非遗实践

 

《“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指出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遗是当代人的新时代使命,时间网络重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科技为翼,以文化为根,以人为本地守护非遗。

 

一路走来,时间网络不忘初心,一直在为非遗传承做努力。

 

01  非遗课题研究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典藏、智能创意平台设置与全球化传播》课题从理论和应用入手,围绕非遗文化数字典藏、智能创意平台和全球化传播三大应用展开研究,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转换引发的转译、赋权、变革、传播四大机制的变化与规律,解决如何讲好中国非遗故事的问题。

 

课题研究思路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IP智能创作与呈现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课题作为广东省重点课题,由时间网络作为牵头单位,联合武大/暨大/科大讯飞等机构开展。课题针对广东非遗IP智能化创作及呈现存在的问题,重点突破采集环节的扫描技术、储存环节的数据库技术、虚拟IP打造中的实时渲染技术、IP传播环节的语音及体感互动技术并实现落地建设,在粤港澳大湾区非遗场馆和文化空间中推广应用。

 

课题研究框架

 

02  非遗空间建造运营与数字化改造

 

时间网络根据各类非遗的不同特性,通过空间设计语言,从设计风格、工艺材料、展现内容等层面全方位剖析,建造博物馆、体验馆、科技馆、主题公园或历史文化街区。此外,利用数字多媒体等手段,将凝练的文化内涵通过媒介投放在空间展览、图文影像与交互体验之中。

 

传统手工艺类非遗

 

活化技术:沉浸式空间、人机交互、AR(增强现实)

 

时间网络为陈家祠数字体验馆、广东工艺美术珍品馆、青岛德星堂藏品馆完成了数字活化,以“数字化沉浸式体验区”“数字多宝阁”等创新交互呈现方式,将“手艺之美”以数字化形式传达了出来。

 

陈家祠数字体验馆

 

广东工艺美术珍品馆

 

表演艺术类非遗

 

活化技术:AR、沉浸式空间、体感互动、机械装置、户外裸眼3D秀

 

传统表演艺术类主要围绕视听手段来呈现但并不止于视听。时间网络打造了常德360度裸眼3D大屏、“武魂永流传”武术沉浸式体验空间和叶问李小龙黐手虚拟还原影像等表演艺术类非遗数字项目;通过加入综合感官元素立体虚拟影像后的场景再现,在短时间内建立对各种非遗表演形态的形象化印象。

 

常德柳叶湖裸眼3D大屏

 

“武魂永流传”武术沉浸式体验空间

 

叶问李小龙黐手虚拟还原影像

 

传统仪式类非遗

 

活化技术:光影技术、全息技术

 

时间网络打造大型沉浸式功夫故事体验空间“功夫剧场”数字多媒体展项“南狮之光”等民俗、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非遗项目,较之表演类项目,时间与空间“场”的概念更为明显,运用3D Mapping光雕、投影等技术,营造情境模拟的沉浸式非遗体验。

 

大型沉浸式功夫故事体验空间“功夫剧场”

 

数字多媒体展项“南狮之光”

 

知识和实践类非遗

 

活化技术:AR、VR、沉浸式空间、体感互动、造景

 

时间网络为湛江非遗、岭南中医药、汉字文化与海上丝绸之路等一系列非遗空间完成了数字化转型,利用互动投影、VR影片等虚实结合手段呈现其特有非遗。

 

湛江非遗数字艺术空间

 

佛山中医药文化馆

 

广州儿童公园 汉字文化体验园

 

 

03  非遗增强活化系统

 

利用三维扫描技术,对非遗进行高精建模,辅以音视频素材,通过大型LED触控屏及全息展柜展示,解决博物馆展示空间有限与文物数量众多、静态文物展示的互动性不足两大痛点,为文物留下生动鲜活的数字档案。

 

广东工艺美术珍品馆多项数字多宝阁藏品

《携琴待月》、《报春》、《麦秆画》、《好运来》

 

04  数字藏品设计孵化

 

时间网络专注开发非遗“数字藏品”,包括以“粤绣”为核心内容的《“绣”色•凤冠鸟》、《“绣”色•共鸣》数字藏品,以及与广东省博物馆合作的南宋·陈容《墨龙图》轴数字藏品;以动态三维的形式呈现非遗内容,使用区块链技术,为特定的作品、艺术品生成的唯一数字凭证,让每个人都可以购买、收藏和深入了解非遗。

 

《“绣”色•凤冠鸟》数字版 

 

《“绣”色•共鸣》数字版

 

南宋·陈容《墨龙图》轴数字藏品

 

05  非遗研学活动开发与落地

 

非遗传承需要青少年的参与,以非遗为内容的研学活动有利于更多年轻一代关注、热爱、传播、传承中华独有的传统文化符号。

 

由时间网络联合广州市文化馆举办的首期“粤港澳青年非遗研学游”就结合广州非遗常设展导赏、沉浸式实景非遗剧本杀、少儿非遗演出、非遗互动问答以及专题研讨会等多元体验形式,旨在加强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间的联动,进一步传承、创新、活化非遗,赓续岭南优秀传统文化,助力人文湾区建设。

 

“珠水同舟”粤港澳大湾区非遗系列研学

 

06  非遗创意文创衍生品

 

非遗源于生活,更应该回归生活,融入年轻人的生活。时间网络开发了一系列非遗文创,通过文化创意和艺术设计衍生出一系列有特色、形象认知和精神文化的文创产品。

 

2023梦回沙湾·非遗剧本杀

 

“南海好功夫”城市吉祥物南仔系列冰箱贴

 

未来,时间网络将继续深耕“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研究与实施”"数字体验空间建设与运营”"数字新技术应用”业务,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旅、教育、文娱各个领域自然融合,不忘初心,守护非遗。

返回